9月份还没有明显感觉,但到10月份,变化太大了,订单突然就没了。”
在浙江采访时,从绍兴的轻纺城到义乌的小商品城,从贸易代理商到生产供应商,记者反复听到的就是这句话。10月成了敏感的时点。
在小商品城对面的国贸大厦里,连接小商品城和海外客户的国际贸易公司云集。陈斌是其中一家公司的老板,做这行已有8年,客户主要是巴西、阿根廷等南美洲国家以及中东地区的批发商。
“国庆节放了7天假,我和老婆在外边旅游,根本就没有关注市场。一上班,就发现不对了,变化太大了。”对于10月的变化,陈斌印象深刻。“上班第一天,上午就接到客户的通知,停止发货。很突然。根据以往经验,9月份以后应该是旺季,不管是欧美还是中东,节日开始多起来,进入消费旺季。但现在,不光是订单少了很多,原来已经订的货有的都想退掉。”
陈斌说,8月份的时候,一个阿根廷客户来订了15个货柜的东西,回去后又陆续给了一些单子,中间发掉一批货,按说现在应该还有10个货柜要发,但现在都停了下来。“这是很多年的老客户,以前从来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。10个柜牵涉到 10来家供货商,而且是货值比较高的货,一个柜要50万元以上。”
记者采访的许多商家,都提到10月开始需求陡降。“前边有奥运的因素,客户比往年少。本来指望奥运结束后做一波生意,没想到出现这种情况。”一个出口供应商说,“今年肯定是不行了。”
为什么是10月?商家的第一个反应就是金融危机。欧美等地消费需求开始明显萎缩,消费支出增速连续下滑。
至于南美、中东等新兴市场的订单减少,陈斌的解释是:“除了需求减少,币值不稳定是很重要的因素。”
陈斌说,阿根廷等南美国家,经济金融基础本来就比较脆弱,受到美国金融危机冲击后,他们的货币在很短的时间里,甚至可能一周时间就会贬值20%甚至30%。美元和人民币反而坚挺。“这样,那些在中国拿货的商家,本来就20%到30% 的毛利,货币一贬值,这些利润就全没了。所以他们变得非常谨慎,有存货先卖着,路上还有以前下单发的货,也许货没到就开始亏了。他们不敢轻易下新单子。已经下的单子,没发货的也不想要了。”
还有企业反映,一些国家海关政策最近出现了一些微妙变化,即使有单子也不敢轻易接。比如通关难度加大,过去一到两周就可以清关,现在变得很困难。
更有甚者,会以某种理由查扣没收货物。近日,温州某鞋厂价值3000多万元的货物在俄罗斯被海关没收,对这家规模不大的鞋厂来说,这简直是灭顶之灾,恐怕再也难以翻身。
让人担忧的是,国内市场需求也在10月出现了明显下滑的征兆。
做国内市场的某服饰公司老总徐夏平说:“上半年订货会的订单还在增长,三季度开的明年订货会,就不一样了,订单仅与去年同期持平。现在普通大众都在担心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,心理发生了很大变化,不敢花钱。估计明年上半年订单还会下滑,下滑20%应该是正常的。至于出口企业,明年还会很难。”
陈斌说,“已经快一个月没去小商品城了。以前两三天就要去一次,组织货源。现在就盘盘帐,等明年再说了。”